第642章 江南银号开业 (第1/2页)
河底的淤泥非常深,挖了很长时间,在圆筒内施工的工程兵才挖到底,露出了底部河床下的岩石层。
挖到了岩石层后,有石匠在岩石上打了几个孔,然后有人负责把铁筋以铁丝编织好,插入到刚刚在岩石上打出的小孔内。做好了铁筋架子,工程兵就把木板钉成一个空心圆柱体,插入淤泥,直抵底部的岩石层。
岸上,工程兵官兵们忙碌着,上游下来的小船上,满载着碎石头,工程兵把碎石头从小船上卸下,装上小推车;还有下游从海面上驶来的小船停靠在河边,工程兵把船上运载的一口口厚纸皮做出的袋子卸船,运到岸上;还有的小船从上游顺流而下,船上装满了沙子。
工程兵官兵们把沙子、碎石头和从纸袋内倒出的灰色粉末混合在一起,装入一口横着放的大铁桶内,注入水,再由几个人用力踩动踏板,在机械齿轮的传动作用下,大铁桶转动了起来。过了一会儿,大铁桶内的混合物被搅拌得差不多了,被人倒在小推车上。
小推车运送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,到了河边,就有人把铁桶从小推车上抬起来,放在小船上,然后送去打桩点。
工程兵们抬着一口口大铁桶,把铁桶内的混泥土倒进了木头框架内。
这些浇灌的水泥,等到晾干了以后,就变成了坚硬的水泥桩。之后的任务,就是在水泥桩上面铺设上两层木板就完工了。
之所以没有横的水泥板,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钢太贵了,李国栋不可能用钢筋来制造钢筋混凝土。而横向水泥板,必须使用钢筋来作为骨架,浇铸出钢筋混凝土,才能承受得起重量,使得水泥板不会断裂变形。
既然没办法奢侈到使用钢筋来浇铸水泥板,那么只需要铺设木板就好了,等几年以后,炼钢技术发达了,再换成钢筋水泥混凝土。
工程兵的施工速度非常快,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,就在河边建造了六座泊位,这些泊位在涨潮的时候泊位水深可达两丈,西夷的大型船只都能停泊在泊位上面。
接下来,就是修建开发区城镇的道路了。要发展经济,道路先行。
修建的道路是石板路,在河流的上游,有一部分工程兵被派遣到山上开采石头,开采下来的石头打成石板,然后装船顺流而下,运到了河口的开发区,把石头铺设在地面,就修成一条条石板路。
也就在郑芝龙和李国栋合伙投资的安南大米商行紧张建设的时候,江南东林银行苏州分号大楼已经完工,这是一栋规模浩大的六层大楼,但是这样一栋大楼,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工了,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!之所以施工速度会如此迅速,就是因为这栋大楼采用了新式建筑材料来建造。
银行大楼的大门口,立着两根宏伟的大理石柱子。远看那是大理石建造的柱子,走到跟前,才发现其实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层大理石,里面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。其实柱子内是钢筋混凝土水泥柱,是真正的钢筋,由于楼层高了,若是不用钢筋,而用铁筋取代的话,铁筋很容易断裂,到时候会造成柱子折断,楼房倒塌。
而且江南的东林士绅有钱,花点银子打造钢筋,制造柱子,也不是办不到的事情。
银行大楼外面的牌匾上,写着“江南银号”四个大字,下面还有一行小字,上面写着“苏州分号”四个字。之所以最后删掉了东林两个字,是东林党人不想树大招风,他们忽悠崇祯皇帝减免商税,口口声声说重农轻商(其实是加重农业税,降低商业税),朝廷不与民争利(其实这个民就是他们自己),整天忽悠皇帝,至于东林党庇护商人,商人出资养读书人,那都是背地里的暗箱操作。若是公然打出了东林银号的牌匾,即便崇祯再昏庸无能,难免也会有消息传入崇祯耳中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