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三国历任官职爵位(续五) (第1/2页)
3.左中郎将:一人,官秩比两千石,掌左署的郎官。同五官郎,左署郎也有中郎、侍郎、郎中之分。左署中郎无定员,官秩比六百石;左署侍郎无定员,官秩比四百石;左署郎中无定员;官秩比三百石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:“左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左署郎。中郎,比六百石。侍郎,比四百石。郎中,比三百石。本注曰:皆无员。”
一八四年左右,皇甫嵩任左中郎将一职。同年十月,皇甫嵩因征讨黄巾有功而被晋升为左车骑将军。
一九零年左右,蔡邕任左中郎将。蔡邕在董卓死后(一九二年)被王允指为董卓同党,不久后死在狱中。此事也是王允做过的诸多蠢事之一。
一九三年左右,刘焉的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。一九四年三月,刘范和马腾等人密谋除掉李傕,事败后被杀。
二一四年左右,杨宣任左中郎将。《裴注三国志·魏书一》:“(建安十九年)三月,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,改授金玺,赤绂、远游冠。献帝起居注曰:使左中郎将杨宣、亭侯裴茂持节、印授之。”
二二零年左右,李伏任左中郎将。《三国志·魏书二》:“相国华歆、太尉贾诩、御史大夫王朗及九卿上言曰:‘臣等被召到,伏见太史丞许芝、左中郎将李伏所上图谶、符命,侍中刘廙等宣叙众心,人灵同谋。……’”
4.右中郎将:一人,官秩比两千石,掌右署的郎官。同五官郎,右署郎也有中郎、侍郎、郎中之分。右署中郎无定员,官秩比六百石;右署侍郎无定员,官秩比四百石;右署郎中无定员;官秩比三百石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:“右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右署郎。中郎,比六百石。侍郎,比四百石。郎中,比三百石。本注曰:皆无员。”
一八四年左右,朱儁任右中郎将一职。一八五年春,朱儁因征讨黄巾有功被晋身为右车骑将军。皇甫嵩和朱儁是镇压黄巾军起义的两大汉朝主将。
5.虎贲中郎将:一人,官秩比两千石,掌虎贲郎。虎贲中郎将手下还有虎贲左仆射、虎贲右仆射各一人,官秩比六百石;虎贲左陛长、虎贲右陛长各一人,官秩比六百石。仆射负责教导虎贲卫士射箭;陛长负责管理值班的虎贲卫士,朝会的时候则站在议事的宫殿之中负责警卫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:“虎贲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虎贲宿卫。左右仆射、左右陛长各一人,比六百石。本注曰:仆射,主虎贲郎习射。陛长,主直虎贲,朝会在殿中。”
虎贲郎的前身是西汉武帝时的期门。汉武帝喜欢微服私行,他经常和西北(陇西、天水、安定、北地、上郡、西河)六郡中会骑射的贵族子弟(期)约在宫门前会合,然后一同出行,所以称其为期门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汉兴,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、期门,以材力为官,名将多出焉。”
汉平帝时(王莽)改期门为虎贲郎,贲通奔,虎贲即能像猛虎一样奔跑。虎贲郎的人数在五百到一千之间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:“前书武帝置期门,平帝更名虎贲。蔡质汉仪(《汉官典仪》)曰:‘主虎贲千五百人,无常员,多至千人。戴鹖冠,次右将府。’又虎贲旧作‘虎奔’,言如虎之奔也,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贲,故名焉。”虎贲郎和下文的羽林郎、羽林骑应该可以算是南军(南军此称多见于西汉,关于南北军在卫尉部分详解)之一。不同于三署郎,虎贲郎和羽林郎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,是确实有武艺在身的,必要时也可以参与战斗,有点类似现在中央警卫部队的意思。不过光和元年(一七八年),灵帝公开卖官鬻爵,虎贲郎和羽林郎只要花点钱就能当上,也就无所谓什么武艺、军功了。《后汉书卷八》:“(灵帝)初开西邸卖官,自关内侯、虎贲、羽林,入钱各有差。私令左右卖公卿,公千万,卿五百万。”另,虎贲郎是皇帝赏赐给重臣的“九锡”之一。
严格来说,虎贲中郎将和下文的羽林中郎将、羽林左监、羽林右监应该算是武官。但为了官制的完整和阅读的便利,暂时先列在这里,以后的武官篇还会再有提及。另,光禄勋作为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、羽林左右监的直属上司,虽然有点兵权,但还是偏向于文官。汉朝文武的界线不是很明确,身为文职却带兵上阵的,也不在少数。
虎贲郎也有中郎、侍郎、郎官之分。虎贲中郎,官秩比六百石;虎贲侍郎,官秩比四百石;虎贲郎中,官秩比三百石;除此外还有节从虎贲,官秩比二百石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:“虎贲中郎,比六百石。虎贲侍郎,比四百石。虎贲郎中,比三百石。节从虎贲,比二百石。本注曰:皆无员。掌宿卫侍从。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,才能差高至中郎。”
一八八年左右,袁绍任虎贲中郎将。同年八月,灵帝设立西园八校尉,袁绍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。
袁绍之后,一八九年左右,袁绍的兄弟袁术任虎贲中郎将。董卓进入洛阳后(一八九年),袁术为避祸而弃官逃往南阳郡。
另,二一三年左右,桓阶为魏国(汉朝的诸侯国)的虎贲中郎将,非汉朝的虎贲中郎将。《三国志·桓阶传》:“魏国初建,为虎贲中郎将、侍中,时太子未定,而临淄侯植有宠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