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4章 什么事想做到极致都难 (第1/2页)
干嘛给我甩脸子?
差点迟到,那不是还没迟到嘛?!
别生气,别生气。
我还要在这里待三个月,第一天就吵架,不好。
李慎行那叛逆的性子差点又被激起来了,攥拳深吸一口气,假装没看见李文勇拉长的脸,进了资料室。
按照课题,是要分析企业主要产品和发展历史的。
产品倒是很好办,产品目录一打开对着抄就是。
发展历史在外面的企业宣传栏里面也有简单的。
不过要更深入更详细,就只能问李文勇了。
毕竟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这个厂。
可是李慎行现在不想放下自尊去找李文勇,想来想去,给李文军发了个短信。
李文军回了一条:从合同,报表和各种文件里就能看到。
客户范围,产品类别,产值,产量,利润的变化才是真正说明一个厂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的过程。
李慎行只能耐着性子翻出最老的档案。
里面有一张李文勇站在破旧仓库改成的厂房面前的照片。
李慎行凝神看了看:那时候的爸爸真年轻。
虽然有些模糊,虽然李文勇在笑,却能看出李文勇的犹豫和烦恼。
后面附了一张纸,上面写着:“妈妈赞助我五千元,李文军赞助我一万两千元开水泥厂。”
“虽然他们不用我还,但是我一定要记着。”
还有李文勇去各种学校厂里学习技术的接洽函和李文勇手写的笔记,方案,心得。
所有报表都是李文勇自己手写的。
李慎行心里忽然很难受:没想到,这么大的厂子,是从这么个破仓库做起来的。
最开始李文勇的产品只有普通水泥。
客户也都是个人或者小建材商店。
每一笔大多只有一袋两袋水泥,利润更是少得可怜。
可是卖出第一笔的时候,从报表上肉眼可见他的兴奋。
因为字都是以往上翘的比划欢快地收尾。
“利润一块二。”
还有李文勇给自己打气的话:“万事开头难。”
“卖出第一笔就好了。”
“加油,我要给老婆孩子最好的生活。”
落款的时间是1989年9月。
李慎行不知怎么的就红了眼眶:爸爸在艰苦创业的时候,我在干什么?
我在满世界捣乱,逃课,跟人打架,不写作业,净给他添乱。
这种一袋两袋卖水泥的时间持续了半年,水泥厂产量一直都高于销售量。
所有大多数时候,水泥厂都在休息。
员工也就那么几个人。
直到李文勇开始给“文军建筑”供水泥,销量才大了起来。
可是在这段时间里,光检测报告都做了无数次,来来去去都不符合“文军建筑”的要求。
李文勇不停地改进技术,又开始出去学习进修。
直到检测通过,水泥厂才算是步入了正轨。
满负荷运转,利润开始十倍、十倍地增长。
员工也日渐一日的多了起来。
从一开始的李文勇身兼数职,到现在终于由财务和秘书来整理资料,做财务报表。
次年终总结报告上面,李文勇说了一句话:不能只依靠“文军建筑”,要想办法拓展产品和客户群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