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糯米书库 > 家兄朱由校 > 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态度

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态度

  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态度 (第1/2页)
  
  “齐王手书,齐国长史金铉升调京城左都御史,原齐国户部侍郎夏允彝兼任齐国长史。”
  
  “着金铉即日出发返京,不得有误……”
  
  八月的最后一天,在已经十分繁华的西京城内,当金铉和夏允彝看到这份用鼠毫书写的纸条手书时,他们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……
  
  “出事了。”
  
  金铉收起了纸条,一脸严峻。
  
  他很清楚,齐王殿下不会无缘无故叫自己回京,既然眼下叫了,那一定是有大事,并且还是燕山派的大事。
  
  联合眼下距离齐王当年所说天启二十三年就藩的消息,金铉大概猜到了自己这次回去是被委任分化燕山派。
  
  “南昆仑监察使司的颜胤绍,估计也要被调走了。”
  
  金铉对夏允彝开口,他这一说,夏允彝立马理解了是什么意思。
  
  对此,他有喜有忧。
  
  喜的是他们把齐国已经建设的很好,而齐王也终于要就藩,来肯定他们的成果了。
  
  忧的是齐王想要就藩,那就得和燕山派做好一定的妥协,这一个不慎,大明朝或许会遭遇内乱,百姓生灵涂炭。
  
  只是,他虽然忧虑,但却不能表现出来,因为这会让金铉分心。
  
  因此,面对金铉的话,他果断作揖颔首:
  
  “齐国的事情交给我,我虽然不擅长军谋,但齐国有杨炳文总兵,仅仅只是治理的话,我可保齐国无忧。”
  
  夏允彝不是说笑,他虽然不是燕山派出身,但也是通过恩科的自学学子,并且是天启十年、十一年、十二年这三年大明最优的十个县令。
  
  他或许不擅长打仗,但统筹资源,治理齐国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  
  对于他,金铉也十分放心,并且他也知道大明那边事态紧急,自己必须立马回去。
  
  因此,他对门口的官员开口,让他去自己家帮忙收拾行李。
  
  夏允彝见状则是感叹道:“不回家与妻、子多待一些时间吗?”
  
  “我只是去大明做官,又不是一去不返,晚上有的是时间,眼下我主要还是想和你说说齐国的事情。”
  
  金铉苦中作乐,勉强笑道:“走,我们出去说”
  
  见他要求,夏允彝也没有拒绝,随他一起走出了齐王宫的长史衙门。
  
  二人在走出具有明代江南风格的长史衙门后,便来到了齐国的街道上。
  
  虽然此地是东城,基本属于各衙门的办公区,但街道上还是有不少百姓来来往往。
  
  他们的生活,可以从他们的身体看出。
  
  眼下即便是大明,除了秦岭、长江以南各省以外,其它省份很难看到身材富态的农民,西北百姓更是被大旱折磨得枯瘦如柴。
  
  可是在这里,即便是驱赶牛车刚刚从田间劳作回来的农民,也可以说长得膀大腰圆,活脱脱就是一个五尺有余的水泥墩子。
  
  如他这样体型的人不在少数,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粮食够吃,还因为那充足的肉食。
  
  在眼下的齐国,由于羊肉、猪肉尚且属于奢侈品,因此百姓只能吃鱼肉、旅鸽肉、野牛肉。
  
  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,齐国已经恢复了一个正常国家的经济秩序,不再依靠粮票、肉票等票类做交换,而是进入了货币时代。
  
  作为可以开府、并且有铸币权的藩国,齐国是可以自己印刷货币。
  
  大明通宝的纸币已经在四月份开始发行,百姓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,齐国国家银行也接受纸币换取金银的行为,所以齐国百姓没有什么抗拒的现象。
  
  十文、二十文、三十文、一百文便是齐国的主要纸币面额,而一文钱依旧用天启通宝来流通使用。
  
  金铉和夏允彝在官府就近的菜市口问了问今日的菜价,基本和往日一样。
  
  野牛肉三文一斤,旅鸽一文一只,海鱼一文一斤,稻米小麦四文一斤,蔬菜则是更便宜,基本一文两到三斤。
  
  齐国的主粮价格算是比较高昂的,因此也就逼着百姓们不得不去吃肉。
  
  在大明已经涨到快二十五文的牛肉,在这里是三文,三文一斤的海鱼,在这里则是一文。
  
  这样的物价,也难怪齐国百姓会支持齐国的各种政策。
  
  又发地,物价又低,收入又高,不支持的话,万一被赶走那就麻烦了。
  
  “衣食住行,除了粮食还有些捉襟见肘,其它生活所需已经都能尽数满足了。”
  
  二人登上了城内最高建筑的齐王阁,站在这三十余丈高的阁楼上,他们眺望着西京城内四周,金铉也不由感叹自己这九年来的成果。
  
  “你这次回大明,也可以好好去工业区看看,瞧瞧我们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
  
  夏允彝交代着金铉,金铉自然是不假思索的点头。
  
  显然,他们的心思已经都放在了齐国身上,曾经口头的“国朝”也成了“大明”。
  
  不怪他们见异思迁,实际上眼下的齐国还是比不上大明的两京、苏杭等地繁华,可对于他们来说,繁华并不是他们想要的。
  
  他们想要的,是一个清廉的官场,一个只做事情,不讲情面的官场。
  
  这个官场,齐国给了他们,因为来到这里的官员,大部分都是怀揣着激情,力图做出一番事业的官员。
  
  在齐国他们的俸禄虽然没有变化,但由于物价便宜,十五两的俸禄,从购买力来说比大明的五十两还管用。
  
  况且,这里没有了大明官场的人情世故,所有人只需要卯时班值,戌时散班,中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。
  
  《皇明齐国律》是有规定的,卯时点卯之后,主官安排工作,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,其它事情也就与你无关。
  
  别人不可以帮你,你也不可以帮别人,至于临时加派工作更是三申五令、严令禁止的事情。
  
  在官员工作这块,齐国吸取的是秦朝的经验。
  
  工作安排是多少就是多少,每个人的份量都是差不多的,到点就下班。
  
  如果班值时候的工作处理不完,那就需要自己带回家处理,总之第二天点卯前必须做完所有工作。
  
  至于工作的数量,也是以平均值来派发的,不存在超发,故意为难人,让人回家加班的情况。
  
  另外,齐国官场最大的改变便是仅仅保留了作揖和稽首这两个礼。
  
  作揖是平日使用,稽首则是只有在正旦朝会和二月二祭告天地时才会使用,平日里是严禁下跪的。
  
  可以说,齐国的官场少了许多繁文缛节,主要也是以做事为主。
  
  事情做不好,拍须熘马也没用,因为官员的功绩要从平日处理文书内容抽查,并查看完成情况,主官没有提拔谁的权力。
  
  这样的官场,很适合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府学官员们。
  
  官场的风气都如此开放,那民间的风气就更不用说了。
  
  下跪是坚决不允许的,作揖是日常礼仪,至于路引什么的也不存在,出远门只需要带好户籍本就足够。
  
  穿衣的各种规矩也被废除,百姓想穿什么就穿什么,除了甲胃、官服依旧属于禁品,不能穿戴以外,百姓几乎可以穿自己想穿的所生活衣服。
  
  开放的风气,让齐国的商业发展的十分迅勐。
  
  随着移民到来的,还有许许多多的家庭式手工作坊,以及个人成立的手工作坊。
  
  距离徐霞客他们返回大明不过才过去了两年,可齐国的经济却已经繁荣的能堪比“苏杭扬广益”里的“益州”成都了。
  
  “城内人口眼下已经三十万了,现在回头想想,当年西京空巷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,但眼下……”
  
  夏允彝忍不住感叹齐国的发展,同时心底也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。
  
  “今岁齐国还有待迁移的六十余万百姓,以眼下的速度,恐怕还需要一年半载。”金铉闻言也开口说道:
  
  “这次回去,若是能把事情了结,那再迁移一些人口,在天启二十三年的时候,让齐国人口达到二百多万应该不是问题。”
  
  “主要还是担心殿下就藩以后的事情。”夏允彝也点头补充道:
  
  “眼下国朝已经有土民八十二万余人,国民一百二十七万四千人。”
  
  “我现在担心的,是你离开后,万一土民再度内斗,那有些不好处理。”
  
  “过去一年土民内斗死了七八万人,他们拿了官府发的铁器就开始肆意内斗,如此下去虽然能导致其人口锐减,但我们由东向西的铁路在路上劳力也会缺乏。”
  
  “瀛洲劳改工们眼下已经将铁路修抵成山府境内,不过距离成山县还有两千里的距离。”
  
  “只是这一段距离基本都是丘陵和山丘,死了不少人。”
  
  夏允彝面露担心,害怕劳改工数量不够把铁路修通。
  
  齐国的铁路推进速度是很快的,只要铁轨足够,七十万劳改工加上后续在修建铁路中改造的一些机器,每年铺设一千里并不是问题。
  
  就是这样做的代价有些大,劳改工的死伤率大大提高。
  
  “劳改工不用管,殿下不会责怪的,你只要抓紧在两年时间里把铁路修到成山县就足够。”
  
  金铉宽慰了一下夏允彝,并说明了铁路修到成山县的好处。
  
  “只要将铁路修抵成山县,那西京城的物资就能通过成山县的成水(密苏里河)一路南下,抵达齐水(密西西比河),进入大西洋了。”
  
  “届时,我们也可以移民前往东海岸三府和南亚墨利加的三府了。”
  
  “可……”夏允彝皱了皱眉:“可眼下弗朗机人还盘踞在中部,即便可以移民,但一旦使用拖拉机和蒸汽机,他们还是会有所察觉,这违背殿下的意思。”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