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糯米书库 > 糜汉 > 第四百九十一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

第四百九十一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

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 (第1/2页)
  
  蜀郡,是益州诸郡中最富庶的一个郡。
  
  单单从经济方面来说,蜀郡的富庶程度并不弱于中原任何一个大郡。
  
  天府上国,本质上赞颂的便是蜀郡。
  
  经济上的鹤立鸡群,造就了蜀郡在大汉中特殊的地位,而蜀郡所代表的政治意义,更让蜀郡在益州诸郡中有种超然的地位。
  
  蜀郡的治所为当今大汉的都城成都。
  
  经济与政治地位上的超然,势必会让蜀郡成为当今大汉无数文人学子心中的向往之地,这也让蜀郡成为了当今大汉的文化中心。
  
  作为大汉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三大中心的蜀郡,无疑是大汉的命门所在。
  
  而每当大汉遇到危及国祚的险阻时,蜀郡也常常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,来帮助大汉度过眼前的难关。
  
  现任蜀郡太守的是杨洪。
  
  杨洪字季休,犍为武阳人。
  
  杨洪是益州有名的名士,早在刘璋时期,因为自身的名气,杨洪就历任益州诸郡吏。
  
  这段经历让杨洪积累了丰富的理政经验。
  
  后来刘备夺取益州后,犍为太守李严任命杨洪为功曹,可由于李严与杨洪政见不合,杨洪便主动辞去功曹职务,摆出一副要隐居的态度。
  
  李严虽不喜杨洪违逆他的决定,但忌惮于杨洪的声望,后面还是将杨洪推荐到州府,让杨洪去诸葛亮的座下任职。
  
  若只有这些经历,杨洪充其量只能算上一个有些臭脾气的益州名士,但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,改变了杨洪的人生轨迹。
  
  那一年,汉中之战爆发。
  
  汉中之战进行到中期时,法正为扭转局势向刘备提出了奇袭定军山的计策,刘备在去信与诸葛亮商议后,最后下定决心采取这个计策。
  
  可奇袭定军山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极难。
  
  要想从剑阁到达定军山,要连续翻越十多座山峰,那十多座山峰皆是常年人迹罕至之处,根本就没有成型的道路可供大军行走。
  
  更何况法正不是想让数名军士翻山越岭,而是要让数万大军!
  
  这其中所蕴含的难度,比跨越十条子午谷还难,对益州造成的后勤压力,也根本是难以想象的。
  
  饶是诸葛亮,当时也对这一件事感到愁眉不展,他特地将此事询问杨洪。
  
  当时杨洪的回答是:“汉中则益州咽喉,存亡之机会,若无汉中则无蜀矣,此家门之祸也。方今之事,男子当战,女子当运,发兵何疑?”
  
  这句话透露出杨洪坚定的态度,而他也不是口嗨党。
  
  在之后的日子里,杨洪利用自己在益州的声望,利用自己非凡的理政才能,硬生生协助诸葛亮完成了一个在当世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壮举。
  
  人定胜天四个字,在当初的那段岁月中,在诸葛亮与杨洪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  
  若要对汉中之战立下功劳的大臣排序,杨洪绝对是前五之列。
  
  正因为这巨大的功劳,在刘备称帝后,刘备力排众议,将身份敏感的杨洪放在了蜀郡太守这个极为紧要的位置上。
  
  也正因为这巨大的功劳,在去年犹如暴风雨的对益州系大臣清洗活动中,杨洪始终能独善其身,不被波及。
  
  事后刘备还专门写信安抚杨洪来着,益州系诸臣子中,能得到刘备如此爱护与重用的,恐怕也只有杨洪一人了。
  
  但杨洪并未恃宠生骄。
  
  杨洪深知他自己身份的敏感,故而在成为蜀郡太守后,他继续保持着高调做事,低调做人的风格,兢兢业业地为大汉发展着经济。
  
  对杨洪来说,这种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,只一心为国效力的生活,让他十分甘之如饴。
  
  可近日从北境收到的一则文书,却让杨洪的心情不怎么美丽。
  
  这则文书,乃是由诸葛亮的幕府直接发到他的手中,最重要的是文书中的内容,让杨洪有回到往日之感。
  
  “不惜一切,整合国力支援剑阁。”
  
  这句话是文书中,诸葛亮亲笔写下的最后一句话。
  
 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杨洪便意识到了诸葛亮的意图。
  
  当年汉中之战时,诸葛亮就是如此做的。
  
 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,杨洪的心中难免浮现沉重的心情。
  
  当年他能完成那个壮举,是诸葛亮在总览全局,而他在一旁负责具体执行。
  
  现在诸葛亮去往剑阁,那么接下来很多事都要靠他一人完成了。
  
  但不管心情如何沉重,杨洪心中却并没有退缩之意。
  
  前路如何艰难,无非是再走一遍而已。
  
  杨洪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了郡府诸僚属。
  
  当杨洪以府君的身份,说出议会的主题后,前来与会的诸僚属之间很快就开始躁动起来。
  
  梁州之战是去年发生的,经过一年的发展,益州的国力是有所恢复。
  
  可再如何恢复,益州的国力也不可能在一年之间,就恢复到鼎盛时期。
  
  别的不说,当下转眼即将又是新一轮的播种时节,若按照杨洪的命令,将蜀郡内的大量人力都调往剑阁,那接下来一年益州的发展怎么办?
  
  发展与战争这两个抉择,一向是最为矛盾的。
  
  而对于这些身为大多是文吏的僚属来说,他们心中无疑更偏向优先发展这一点。
  
  很快就有亲近僚属,对杨洪委婉地提出了心中的看法。
  
  在一名僚属发言后,其他的僚属也接连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
  
  尽管有多人相继发表看法,但他们的看法都有着一个共同点:那便是无须要动用蜀郡近乎全部的国力,来支持前线打这场梁州之战。
  
  诸位蜀郡僚属也不傻,他们当然知道现在杨洪要倾尽蜀郡国力,为的是什么。
  
  可当下的局势较以往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变化。
  
  之前大汉腹背受敌,不止梁州危在旦夕,就连益州的北大门剑阁也岌岌可危。
  
  但近段时间以来,先是刘封大败魏军一场,又是丞相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之乱,及时率军返回。
  
  当这时,剑阁已经有了诸葛亮领军坐镇,可以说益州的安危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。
  
  那么这时候,还需要倾尽一切力量支援梁州吗?
  
  或者说句更为实际的话,一旦蜀郡这么做了,那么蜀郡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国力就再度会受到重创。
  
  而相应的,糜旸一定会打赢这场梁州之战吗?
  
  这个答案没有人能做出断言,可人都是懂得权衡利害的,一个是百分百,一个是成功的希望不大,凡是正常的人都知道该如何抉择。
  
  甚至有些人心中,有着更为诛心的想法。
  
  不管梁州之战的胜利属于哪一方,只要蜀郡的国力在慢慢恢复,那么将来益州的主人是谁重要吗?
  
  在场的僚属大多是益州士人出身,去年的那场大清洗只是将益州的上层世家荡涤一空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