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9章 我,大将军,打钱!(合章5K8) (第1/2页)
大婚次日,尚书台内,太傅卢植对苏曜直言不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之情。
卢植的语气中带着丝深深的疲惫。
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大清早的,天刚亮就在这里蹲苏曜一直蹲到了接近黄昏,对女皇和大将军两人的新婚生活有什么不满。
而是他对苏曜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仍然还难以适应。
老实说,卢植没想到苏曜放权会放的这么彻底。
对于朝政,苏曜就只是简单的发出了几个指令。
一曰改制,二曰科举,这都是之前既定方案。
而三嘛,竟然就是直接开口要钱,让他们保证军费,还有各种支出。
除此以外,苏曜可以说是毫不过问,直接都丢给他们现行领导班子负责。
这家伙,可把卢植给愁坏了。
之前几日,女皇登基加苏曜大婚,他不好来扫兴,今天见苏曜诸多事了,当即便杀入宫中,直接堵人堵到了现在。
“有这么严重吗?”
大汉朝廷竟然要破产了?
确实,卢植所言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财政问题,永远是王朝灭亡的诸多主要原因之一,大汉王朝同样不可避免,甚至表现的更加严重。
西汉末年,社会矛盾尖锐,王莽改制引天下大乱,在光武中兴过程中,大量社会人口死于战火缓解了人地矛盾,终于又给大汉续命了近二百载时光。
但是,由于制度并未有任何更改,反而刘秀更加对世家大族们更为倚重,地方土地兼并激烈,加之汉羌战争旷日持久,当时间进入东汉中晚期后,大汉王朝的财政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。
最终,桓灵二帝想出的办法便是卖官鬻爵,以延缓财政窟窿的爆炸,导致王朝覆灭。
甚至到灵帝时,不但卖官,甚至只是官员升迁都必须交钱。
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慢性自杀的政策。
也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推行下,大汉官员缺官情况日益严重,大量清流官员没钱升官,宁可弃官而走。
为此,皇帝又在宫中创办集市,到各地索要贡品,然后亲自邀请那些世家大族中的有钱人,来购买这些贡品,以取代效率越来越低的买官卖官政策。
不得不说,这个政策还是小有成效的。
毕竟皇帝邀请你来宫中买东西,谁敢不买呢,就是强买强卖怎么了,只要你还要当官,那你就要给我掏钱!
于是乎,在这般搞钱政策组合拳打下去后,大汉朝廷的财政危机得到了一些缓解,恢复了部分昔日惨败鲜卑,几乎损耗殆尽的中央军规模。
但是,事已至此,皇帝可以说已经完全撕下了脸面,得罪死了那些身为王朝统治根基的世家大族。
然后,黄巾起义就轰轰烈烈的来了。
在漫长的天灾人祸下,华夏大地瘟疫横行,流离失所的百姓揭竿而起,发出最后的吼声。
虽然他们在各地诸侯与世家的联手绞杀下惨败收场,但这场起义无疑给了大汉中央沉重一击。
汉灵帝为了平息黄巾之乱,向地方放权,准太守州牧等募兵自保。
而同时,十常侍之乱与董卓暴政接踵而来,各地的地方政府很快就借着种种名义,逐渐断掉了对中央的贡赋义务。
如今虽然董卓已死,但毫无疑问,他留下的这个千疮百孔的窟窿已经全被苏曜继承。
“卢太傅,具体的情况如何?朝廷的财政赤字到底有多大?”
听到苏曜的话,卢植叹了口气,沉声道:
“大将军,如今朝廷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。”
“自黄巾之乱以来,地方贡赋逐渐断绝,朝廷收入锐减。”
“而董卓乱政期间,更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导致民不聊生,国库空虚。”
“如今虽然大将军您快速收复了关中,并未对当地造成太大破坏,但是接下来登基大典和大婚仪式的开销,还有开仓放粮、赈济灾民、重整军队、犒赏三军等费用,朝廷的财政已经是陷入了绝境。”
“考虑到接下来还有重整官制和举办科举考试等各项支出,咱们别说熬到秋收了,今年夏天恐怕就过不去了。”
苏曜闻言点了点头。
对于财政问题,他心里还是大概有数的,这也是接受大汉朝廷必然要面对的问题。
这其中,卢植没有提到的还有一个大头,那就是供养皇室的宫廷开支和朝廷百官的俸禄。
昔日曹操在迎回汉帝,接受了汉帝国朝廷后,由于凭空多了这么大一笔开支,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,设立发丘中郎将,摸金校尉等军衔,专司盗墓取财,贴补军饷,以至于后世考古有言“汉墓十室九空”。
如今,如此一个巨大的窟窿落在了苏曜头上,怎么解决也就成了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头等难题。
对此,面对苏曜的提问,卢植首先道:
“大将军,依老臣之见,如今朝廷财政困窘,当务之急乃是开源节流。”
卢植沉吟片刻后,缓缓说道:
“所谓开源,便是要增加朝廷的收入来源,眼下朝廷可从几个方面入手。”
“其一,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还是重新恢复并加强对地方赋税的征收。”
“如今各地诸侯割据,对朝廷的贡赋多有拖欠,大将军可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各地,督促各地太守州牧等按时缴纳赋税,确保朝廷有稳定的财政收入。”
苏曜闻言,眉头微皱。
他深知,各地诸侯如今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,想要他们乖乖缴纳赋税,恐怕并非易事,不是派几个官员就能搞定的。
眼下他能够控制,并且稳定交税的地盘也就是两京司隶除了河东河内外的几个郡县,辽东虽然也能保证控制,但是路途遥远,本身也非富裕之地,不要朝廷的转移支付就不错了。
见苏曜不言,卢植自然也很清楚,这并非是什么见效快的事情,很快他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:
“其二,便是发行新币,整顿货币流通。”
卢植继续说道:
“如今市面上货币混乱,董卓乱政期间更是大肆铸造劣质钱币,导致通货膨胀严重。”
“故而,大将军可下令铸造新币,规范货币流通,同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,以此增加朝廷的铸币税收入。”
这话说的苏曜心中一动,发行新币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,在后世,许多王朝都通过发行新币来整顿货币流通,增加财政收入。
不过,这也需要谨慎操作,否则一旦引发货币贬值,将会引发更大的混乱。
同时,虽然卢植没说,但苏曜很清楚,铸币需要用到大量的铜,而根据他多年的游戏经验来说,目前他的控制区内并没有什么主要的铜矿产地。
“太傅所言虽好,但这些恐怕都是很难短期见效的政策吧。”
苏曜摸了摸鼻尖,皱眉问:
“想靠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,恐怕根本是做不到的吧?”
卢植闻言,微微点头。
这两项政策乃是治本之策,而眼下支出用度极大,根本等不及这些政策见效,故而,目前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节流了。
“节流?”苏曜顿了顿,“那太傅是想从哪里入手呢?”
“大将军,节流之道,虽非长久之计,但眼下却也是无奈之举。”
接下来,卢植洋洋洒洒一大堆,结果无非是节省皇室用度,削减宫廷开支,精简后宫人员,缓发官员俸禄,暂停讨伐战争等等。
“这其中,尤其是眼下将推行的官制改革还有科举考试活动,不但举办活动将耗费大量钱财用以招募人员、采购物资和资助学子,同时,还将大幅增加本就沉重的官僚开支。”
“故而,以老臣之见,依当前财政状况,官制改革与科举考试,应当推迟至明年秋收之后,待朝廷财政有所好转再行举办为宜。”
苏曜闻言目光微微一闪。
若不是因为他通过系统面板,对朝廷如今的财政状况有一定了解,他恐怕都要怀疑是不是这些官员们又在搞事,想推迟甚至中止他的改革。
“官制改革与科举考试乃是今年朝廷工作的重中之重,尤其是科举一事,乃是女帝登基前我们向天下学子许诺的大事,岂可轻易更改?”
“如此失信于人,岂不是自毁民心社稷?”
苏曜语气坚定,目光如炬地看向卢植。
卢植叹了口气,荀彧赶忙劝道:“大将军,太傅并非有意阻挠改革与科举,实在是朝廷财政困窘,难以支撑啊。”
确实,这并非有意阻挠,眼前的困难是实打实的。
“官制改革可以逐步推行,但是科举考试却必须要照常举办!”
苏曜一甩手,斩钉截铁:
“人手不够,就动员学子和百姓们做志愿者,物资不足,就找商人们募捐周转。”
“用荣誉激励学子和百姓,对商人则允许承包部分项目,给他们留出广告位宣传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