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五章煮酒论英雄 (第1/2页)
“揣测之话,日后还是少说一些。”
众人听了李二的话之后,全都默然。毕竟秦王和两个兄弟关系,就目前来说还算是非常亲厚。
并且目前这种情况,两个兄弟都没有透露出要跟秦王争夺储君之位的意思,这时候秦王府就必须表现出对晋王和齐王友善。
三兄弟都是嫡子,都有大功,且背后都有大量的支持者。都是有资格有实力下场竞争的。
目前或是因为顾全大局,或是因为兄弟情分,没有对外展露出这方面的苗头。而秦王府就必须作出容人之量,表现出亲厚友善。
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这次邺城之战有李二的旧部战死被俘,但秦王府还是没有对齐王借机发难。
第一个原因是李二觉得,老四那日跟他说的,是真的。但这些话,他却没跟幕僚们吐露过。毕竟有些事,还是不足为外人道。
第二个原因就是老四这次做的,就算是皇帝都没法苛责太多。撇的干净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就是实力雄厚,想要追究都难。
眼下在河内跟燕军对峙的,大部分都是齐王的嫡系军队,这时候想要把齐王的主帅换了,他万一直接带着人回江淮呢?
那黄河以北可就真是落入敌手了。
就算不带着人走,那谁又能使唤动江淮的十万大军?
李元徽跟两個兄长最大的区别就是,他的地盘来自前朝任命,军队更是他一手拉起来的,将领是他提拔的。
这其中没有李源提供的资源。反而是在江淮一直帮关中分担了不少压力。
这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,李四虽然在朝中没有根基,但却拥有十几万大军和江淮之地,这都是底气。
大唐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盘是他控制的,等同于一个大号藩镇。
追究他的过失?这是一纸诏书的事?
这是大唐中枢和大唐最大外部势力,处理不好谁知道会造成什么波动。
所以,李源可以写信骂儿子,怎么骂都行,甚至亲自去洛阳抽他一顿都行,这是父子之间。
谁也说不出什么。
但皇帝的诏书,就得慎重,得顾忌十万江淮大军的看法。
十月中,秋收完成,北国开始渐渐冷了,逐渐天寒地冻。
大唐和大燕的战事也基本上告一段落,武德元年这场邺城之战,唐军损兵折将,并丢了邺城(准确的说,是没得到)。
但并州战场上,同样夺取了河东。在战略上也不算吃亏。
因为河东对关中来说,其战略地位远比邺城重要的多。
有了河东,不光是多了一个产盐地,还多了一个进军路线,并解除了并州对关中的威胁。
战略上,完全不亏,甚至还有些小赚。
这也是为什么李源和关中豪族都没法指责李元徽的缘由。
齐王的军队就能一路打下河东要地,你们眼红非要上结果损兵折将?
哪来的脸啊.
而燕军方面其实一算账,也不亏。
河东是名义上跟着苏家父子归附的,但没有实际控制,丢了不心疼。邺城名义上是大唐的,夺下了这个河北重镇意义重大。同时给唐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,斩首数千,俘敌万余人。其中还包括不少高级将领。
所以战后长安方面李源还特意派遣了使节,想要换回战俘和被俘士卒。
刘玄机没同意,也没拒绝,提出了要跟李元徽面谈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