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六章当仁不让 (第2/2页)
“四郎,一路保重。”
两人背道而驰,分向南北。
李元徽回到朝歌后不过数日,刘玄机就使人放归了一万余降卒和十几个将领。李元徽知道,这是在还当年的人情。随后他命这些将领带着降卒,返回关中。
毕竟这些都是做过降将的,李元徽也不好处理,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暗地里已经投效老刘了?
放在战场上那肯定是不安全,不如让他们回关中,这事就交给老头子操心去吧。
刘李会面之后,李元徽命大将军李思行坐镇河内,老朱负责驻守朝歌,又濮阳跟姐夫柴荣见了一面,路过黎阳又看了看赵大的防御布置,看过之后彻底放心了。
随后回了洛阳。
而关中长安的宰相们,以及皇帝、秦王晋王等决策层讨论多时,最后终于将行政区域改制的事敲定了。
分陇西、南安、天水、广魏四郡之地,为秦州。
分阴平、武都、汉中三郡之地,为梁州。
分豫章、江夏二郡为江州。
分河内、洛阳、河东,为司州。
分颍川、陈留、梁郡为北豫州。
分汝南、陈郡、沛郡为南豫州。
秦州刺史仍旧是李二兼任,梁州刺史则是李三兼任,江州刺史则是李四兼任。
而司州刺史,则交给了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行,北豫州刺史临淮郡王李神绩。
李元徽仍旧是“都督关东诸州诸军事”。
这次改制,只是将各州进行分割,并没有涉及下面的郡县改制,因此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。
但李元徽却从中觉察出一丝异常,并开始审视目前的局势。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对朝堂的动向几乎是完全没有了解的渠道。
这一点太致命了。
就这次的事,他居然一点都不清楚。突然就来了個改制诏书。
这种情况可是非常不友好的。
他根基本来就在外面,如果二哥三哥不提前给他消息,那朝中就是一点口风都没人给他透露,这太被动了。
朝中大臣之中,五个宰相,没一个跟他有交情的。
尚书和九卿这些高级文官,能说上话的也就是高智兴和卢象。偏偏这俩人虽然都是九卿了,但因为身份问题,还没进入决策层,更没有跟李元徽建立同盟关系。
只是有些交情。
于是,李百室和李青莲、高侃、于智宁、李淳风等幕僚全都被李元徽召集起来,进行密议。在众人面前隐晦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,于智宁的提议是,重金交好朝中高官和元老系重臣,并任用他们的子侄,进行利益捆绑。
李百室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路,多举荐不得志,缺少背景而又有真才实干的官员。
李元徽作为太尉、侍中等诸多高官,是有资格举荐文武官员的,但一直以来,李元徽都把这点忽略了。
之前觉得没必要,也没意识到。但现在看朝中得有个传声筒,也得有个信号接收器。
齐王府势力在朝中,需要一个代表。
想必老头子和二哥,应该都不会介意此事。至于这个人选,倒是要好好思量一番。
得是自己人,不会坑他,还不会引起朝堂排斥的.还真难选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