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八章攘外必先安内 (第2/2页)
刘玄机带着麾下铁骑迅速从冀州赶回了幽州,在渔阳连续跟突厥人打了好几仗,皆胜之。
长安这边,李源让李二和李三分别负责陇右以及关中防务。
因为缺少战马的缘故,在整体上,大唐只能在是处于战略防御状态。但在战术和局部战场,唐军精锐骑兵却是不断利用装备优势驱逐突厥骑兵,在以大军屯驻在战略要道和险要关隘。
而突厥人在无利可图,并且还有中原军队强烈反击下,只能无功而返。
但在初期,还是给大唐治下的陇右和关中北部造成了不小的损失。万余名百姓被突厥人掳掠北上,不过好在晋王李玄庆及时出兵,解救了被突厥人掳走的百姓和牲畜。
突厥人被驱逐之后,秦王回到长安,立即就在朝会之中提议,收复朔方,也就是河套地区。
朔方和云中等郡是当初梁庶人慕容盏造反作乱,跟突厥人签订盟约割让出去的。
而朔方也就是河套地区正好处在关中的北方,若是能在河套建立军镇抵御突厥人,没那么关中的安全性就会极大增加。
而秦王的倡议,也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。
长安朝堂上大体是分作两种意见,一种是朔方从汉朝时候就已经是中原国土,肯定要夺回来的,但却不能急于一时,毕竟现在天下还没统一,河北幽冀二州和并州的优先级更高一些。
另一种意见是应该立刻马上,在武德二年就出兵夺回朔方。朔方回来以后,关中就稳固了,关中稳固自然更有利于天下一统。
两个意见也说不清是谁对谁错,但李源却担心,此时对朔方用兵会引起跟突厥的大战。
特别是目前,大唐初立,还没完成对天下的一统,关中也因为连年的大战疲敝不堪。
并且想要夺回朔方,需要调用的资源也必然是非常大的。如果因此耗费国力,会不会被河北的刘玄机趁虚而入?
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而引发的这场争议的秦王却并没有极力的推动对朔方用兵,好像在倡议之后,就悄无声息了。
最后,李源还是直接出面否决了此时出兵朔方的建议。并且提出了年后要亲征河北的决议。
并且说北燕乃是心腹之患,必须要先行根除,所谓“攘外必先安内”。
武德二年正月,还没到十五,李源就派遣使者先行赶到了洛阳,算是打前站,也是代表皇帝来咨询李元徽对河北用兵的意见。
对此,李元徽也算是有所准备,因为他早就跟幕僚们商量好了军略,直接以上表的行事让使者带回长安。
这份战略之中,大概的思路就是先取并州,然后凭借并州的地理位置对河北形成居高临下之势。
时间上,三年到五年,拿下并州,八年之内拿下河北,称得上循序渐进。再用几年的时间休养生息,积蓄粮草,而后分三路出兵,也就是南阳、巴蜀、江淮齐发,攻灭荆州的曹烜。
得到荆州之后,在上游广治水军,顺大江而下,一举灭亡东魏,
整个统一天下的战略,需要的时间大概是十几年,基本上顺序就是先北后南,先难后易。
单纯的战略可行性来说,是没有任何问题,但李源很明显不太满意。
因为他的年纪不小了,已经是接近六旬的人,还能活多少年,谁知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