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糯米书库 > 单机南北朝 > 第381章 【劳民伤财的造桥师】

第381章 【劳民伤财的造桥师】

  第381章 【劳民伤财的造桥师】 (第1/2页)
  
  华州,武乡县(今渭南大荔县)。
  
  于谨就任华州刺史后,在州城华阴城内接管了刺史府后,就立刻领着一大票手下来了武乡县。
  
  这可把武乡县长给吓坏了,武乡原本是个上县,上县的长官是县令,是七品的文官,有正品的佐官两人。
  
  但是这位武乡县令的运气很不好,他到任华州后没多久,就因为关中长时间的动乱,武乡县的人口流失严重,从上县变成了下县。
  
  下县的长官是县长,九品,不设佐官,
  
  这位孙县令虽然官品没降,但是从县令变成了县长,变成了光杆司令。
  
  后来华州一度被胡琛攻破,孙县长还算是尽责,领着武乡县内百姓死守县城三个月,耗走了围城的叛军。
  
  在苏泽控制华州后,这位孙县长在当地官声还不错,工作能力还可以,就被留任了下来。
  
  于谨这位新任刺史驾临小小的武乡县,孙县长万分的惶恐,生怕自己哪里不妥当,开罪了这位高平郡公身边的重臣。
  
  好在于谨并不是来为难他这个小小的县长的,在于谨抵达后不久,武乡县就来了一支庞大的工匠队伍。
  
  今天天气不错,孙县长跟随于谨,来到了黄河边上。
  
  “州牧,这就是古渡口的原址。”
  
  北魏不设州牧,但是地方官员依然会用州牧来称呼一州刺史,以显示对上官的尊重。
  
  孙县长思来想去,认为于谨是来重建渡口的,倒是也做了不少的功课。
  
  武乡县原本是繁华的上县,就是因为它对岸就是蒲津渡,这里是黄河贸易和交通枢纽,曾经县城里都是往来的商贾。
  
  但是在北海王元颢担任华州刺史的时候,为了保障洛阳的安全,元颢下令拆毁了黄河西岸,也就是武乡县的渡口设施,从此在这里无法再停靠大船,只能通过民船渔船往来,武乡县就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下去。
  
  孙县长也很激动,如果能够重建渡口,自己未尝没有从县长变成县令的机会。
  
  可是于谨似乎对渡口旧址没有太大的兴趣,反而是站在黄河边上,看着流淌的黄河水,眺望黄河对岸。
  
  而于谨带来的工匠,也都在黄河边上捣鼓着,他们拿出一些孙县长根本看不懂的仪器,嘴里说着孙县长听不懂的话。
  
  一行人从大清早忙到了日上三竿,最后一名工匠站在于谨身边说道:
  
  “于刺史,就是这里了。这里是最适合造桥的地方了。”
  
  于谨连连点头。
  
  他也很疑惑苏泽是从哪里搜罗的这些巧匠,这位名叫苏春的造桥工匠,手艺确实精湛,就是每次提出的工程都太过惊世骇俗。
  
  比如苏春曾经提出,要在当年破六韩拔陵渡铸造浮桥,让六镇遗民逃入夏州的地方建造一座永久性的浮桥,沟通黄河南北两岸。
  
  这个计划当然被苏泽拒绝了。
  
  理由是如今北方不宁,建造浮桥耗时耗力,最后还可能成为北方游牧民南下的通道,实在是得不偿失,等五原城建立起来,能控制住北方防线的时候再造也不迟。
  
  接下来,苏春消停了一阵子,然后又在工部曹来了一把大的!
  
  他建议在华州武乡县,和对岸的蒲板津之间,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木质浮桥!
  
  作为政事堂参知的于谨,在见到这份图文并茂的详细计划后也被惊呆了!
  
  在黄河上建造浮桥也不是没有先例,当年秦昭公就曾经在蒲板津建造浮桥,但是那些都是临时性的浮桥。
  
  而苏春提议建造的是永久性的浮桥,这是一座能够容纳四匹马同时前进的军民两用浮桥。
  
 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,于谨很清楚这座浮桥的战略意义。
  
  作为一个防御整体,潼关周围其实有三个战略要地——潼关、风陵渡、蒲板津。
  
  其中风陵渡虽然也是能够往来黄河的渡口,但是比起蒲板津来说地理条件差了不少,顶多用来传递消息,无法通行大军。
  
  真正能够容纳大军通行的,其实也就是潼关和蒲板津。
  
  真正在蒲板津建造浮桥,沟通黄河两岸,那么华州的军队就可以迅速出关中,进入洛阳附近的京畿地区!
  
  对于关中的战略得失,苏泽也曾经和麾下的重臣讨论过。
  
  关中这个地方,优势就是自成一体,有四塞之固,如果占领好潼关这些重要的关口,无论中原怎么动乱,关中也能闷头发展。
  
  这就和秦并天下之前很像。
  
  但是关中的劣势,也是太过于自成一体,导致关中也是一个大监牢,很容易被堵死在关中。
  
  秦灭六国这么费劲,以及当年刘邦打出关中的艰难,都说明了这个道理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