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 以种子做支撑 (第1/2页)
也许是为了利益。
也许是为了不让苜禾1号种子外流,高层一直把苜禾1号当作战略性武器对待。
即使当初新闻报道,也着重提的是盐碱地改良的效果。
对苜禾1号的报道仅限于吃盐,至于到底是如何吃盐,能吃多少盐,对土壤有多大提升。
这些都很少提及。
只有少部分学者知道些内幕,在有意的封锁下,社会公众是不太清楚的。
但由于奶业缺乏蛋白,暴露出了一些问题,也或许是为了减轻大豆命门的压力。
总之国家在加大宣传苜蓿的优质蛋白和优质纤维功能。
在所有的农业生产中,苜蓿是被迫使用最劣质土地的作物,昂贵的地租已经占到了苜蓿生产成本的一半,总收入的四分之一,甚至三分之一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家要在民间大力推动使用苜禾1号来改良盐碱荒地。
种子自然得顺势涨价了。
八九十年代的西部拓荒潮,国家开始在疆省实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、扩大荒地开发自主权限等一系列特殊政策。
通过宏观引导和直接参与,吸引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,驱动了疆省水土资源开发的历史车轮。
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将从未有过的对土地的热情、希望、信心,连同倾家荡产的积蓄和巨额的贷款,一起洒向西部边疆的亘古荒漠。
然后,与当地村夫老农一样,年复一年期盼收获季节。
而今这一情形将再次出现。
只是上次汇聚的成千上万的拓荒者是冲着轻飘飘的棉花来的,而这次却是冲着牧草之王来的。
所以,种子该卖多少钱?
30元每斤?
做梦去吧!
当初200元卖给兵团都是给的友情价!
现在,至少300元起步,再加工清洗筛选一次,精选的种子卖500元每斤。
或许还可以高点?
妥了!
就这样干!
就现在一年10万亩制种田,生产2000万斤种子,那也是七八十亿元。
苜禾又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种子,成本也不高,妥妥的暴利。
按现在的机械化程度,节水灌溉技术,积蓄已久的热情等等。
能改良多少盐碱地,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承受能力,以及科学家们和上层的评估。
但想来每年2000万斤种子是肯定不够的。
还有国外,
国内放开了,也就意味着种子的基因信息也有可能会流传到国外。
苜禾1号是种子商店提供的初始大礼包,等级很高,想完成基因测序并不容易。
但一点一点,一年一年研究。
也还是有可能通过基因手段培育出仿制品的。
嘉禾集团想要永远领先,就还得持续在环境修复领域发力,积累更多自然能量,培育更优秀的种子。
所以,盐碱地改良的限制再次放开后,嘉禾也不能坐享其成的卖种子,同样得大规模的流转盐碱地。
短期内,苜禾1号种子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。
嘉禾最大的资金来源问题也就解决了。
融资?
完全不需要。
看奶业不顺眼,那就干是了,反正他是嘉禾的独裁者。
站在窗前,郭阳踌躇满志。
在国内乳业价格战硝烟四起的情况下,各部门其实不赞同大肆扩张乳业。
但他认为,现在就是走出河西走廊,全面进击奶业的最佳时机。
嘉禾应该是一个简单和敏捷的公司,而不该带有那些大公司病。
对于要什么,不要什么,能做出果断清晰的取舍。
随着最近奶业事件的落幕,……乳蛋白率低、生物菌落群数高……等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有很大影响。
河西乳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加了,在本地也有了忠实的拥护着,外地也有了潜在市场。
各方收奶的标准也表面提高了,至少对蛋白质含量有了要求,但价格战依然如火如荼,收奶价也没变化。
国内对牧草的需求也有了变化,价格微微上涨,
但对普通奶农来说,没一件是好事。
卖牛的大有人在,牛价已经降到了谷地,河西乳业的牧场正好可以挑选接盘。
但似乎收奶也没多大变化,奶农也有生存的办法……
郭阳已经能预估到事情的结果了,原时空的历史还将再现。
他曾试图阻止,但所有的伟力都在把事态往这方面推。
一时的阵痛警醒不了世人,只有撕心裂肺的的伤疤才能让人刻骨铭心。
所以,河西乳业要利用这一段时间,在国人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:河西的奶就是最好的!最让人放心的!
为此,嘉禾已经做好了不赚钱或者亏损的准备。
烧钱嘛,谁不会!
**,**虽然年营收高达百亿,但实际利润率只有三四个点,利润极其微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